改写版:
1961年10月30日,苏联北部的新地岛核试验场上空,一架图-95V轰炸机呼啸而过。上午11时32分,这架飞机在10500米的高空投下了一枚庞然大物——一枚长8米、直径2.1米、重达27吨的巨型炸弹。
当炸弹下落到4000米高空时,突然发生了惊天动地的爆炸。刹那间,一个半径达4100米的巨大火球腾空而起,随后形成了一朵宽40公里、高64公里的蘑菇云,直冲云霄。爆炸的威力如此之大,试验区内用于测试的15000头动物瞬间死亡,方圆20公里内三米厚的冰层被彻底融化,甚至整个亚欧大陆都被冲击波向南推移了9毫米。
展开剩余78%这枚炸弹,就是冷战时期苏联研制的“沙皇炸弹”——人类历史上威力最大的氢弹。
核武器的恐怖升级
随着核武器技术的发展,其破坏力远超二战时期美国投放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。作为苏联的冷战对手,美国虽然未曾研制过像“沙皇炸弹”这样恐怖的武器,但其核武库的威力同样不容小觑。
幸运的是,冷战期间,核大国之间保持了克制,没有真正动用核武器毁灭世界。然而,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相关计划。
美国的核打击计划
2015年12月22日,《纽约时报》披露了一份名为《1959年原子弹需求研究》的文件,首次曝光了美国在冷战时期对苏联、东欧及中国城市的核打击计划。令人震惊的是,这份计划中,美国竟打算向中国的117座城市投放870枚核弹。
那么,美国为何会制定如此疯狂的计划?它又为何最终实施?
从“大规模报复战略”说起
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。1945年,日本广岛和长崎的惨状让美国深刻认识到核武器的毁灭性。1946年,美国军方甚至宣称:“原子弹是战争史上的革命性武器,其影响力远超火药和飞机。”
最初,美国凭借核垄断优势,一度计划对苏联实施先发制人的核打击。然而,1949年8月29日,苏联成功试爆原子弹,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。这一事件让美国意识到,核威慑的天平正在倾斜。
朝鲜战争的刺激
1950年代,朝鲜战争的失利让美国更加偏执。1954年1月,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“大规模报复战略”,即在美苏冲突中,美国将使用战略核武器直接打击苏联及其盟友的重要城市、军事基地和交通枢纽,以彻底瘫痪对手的战争能力。
为了实施这一战略,美国疯狂扩充核武库。1953年时,美国已拥有1000枚原子弹和400多架战略轰炸机。到了1960年,美国核弹头数量激增至18000枚左右。
《1959年原子弹需求
发布于:天津市启天配资-哪家证券公司最正规-四川炒股配资-散户配资网站找加杠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